
某县农业品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法库县农业品牌建设,提高法库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按照沈阳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的统一安排,法库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品牌创建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法库县农业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2017至2018年,法库县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兴县”战略,不断提升法库农业的外向度和知名度。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省市农业品牌。目前,法库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品牌4个,包括国家级出口红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省级品牌10个,主要有辽宁省出口果蔬示范区、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辽宁省农业投入品监管示范县等。二是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全县认证“三品一标”260个,“三品一标”主要包括地理标识保护产品4个、有机食品48个、绿色食品18个、无公害食品190个。三是积极申报注册商标。目前,农事企业(农民经济组织)注册各类商标38个。四是积极创建国家级、省市品牌产品。共创建1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个、市级8个。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3个,分别是沈阳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有限公司(爱新觉罗)、沈阳宏君葡萄科技有限公司(五龙山)、法库县淑云蛋鸡专业合作社(鑫丰)。市级著名商标6个,沈阳名牌2个。
2017年至2018“三品一标”补助款发放104.2万元。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狠抓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
围绕出口树莓、辣椒、寒富苹果、西红柿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示范园23个,面积55万亩。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生产标准17项,集成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图或明白纸,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
2、强化政策扶持,全方位开展品牌建设服务
以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稳妥培育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为战略思想,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原则,围绕县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定出台一系列“三品一标”发展政策,在技术支持、资金补助、申报创建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有力推动了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截止目前,“三品一标”产品生产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7%,认证总量达到260个。
3、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为农业品牌保驾护航。
为确保农业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法库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农业品牌建设不断发展。以龙头企业、“三品一标”单位为重点,在全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生产主体备案和生产档案记录制度。通过采取产品上市前检测、发放农产品《产地证明》、规范农产品包装标识等有效监管措施和手段,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产销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确保全县不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实施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争创名优品牌
品牌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壮大。法库县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品牌建设与开发特色农产品紧密结合起来,以新产品创建新品牌,以名优名牌带动特色农产品提档升级。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4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了10家,先后开发了“五龙山”等著名商标。同时,还依托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品牌,全县已有46家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新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合作社产品走向市场、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五是强化品牌营销,树立品牌形象。为提升全县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法库县政府加强引导,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博会,先后参加了沈阳农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览会,多个企业在展销会上获得了各种奖项,销售业绩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了法库县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品牌的影响。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主要是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标准化体系、评价体系、营销推广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等方面,都有差距和不足。
一是精品名牌少。目前,省级名牌产品仅有 3个,品牌多、小、散,影响力不大,加之产业链条较短,精细深加工产品缺乏,许多品质优良农产品只能以原料和中间产品形式销售,不仅价格上不去,影响农民增收,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
2、品牌意识还不强。多数农业经营主体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特别是农民自己创立的经营主体,更是缺乏品牌创建理念,“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比如养牛方面,规模化养殖场有59个,但是注册品牌的仅有4个。
3、品牌应用影响力不大。同质化品牌较多、差异化的品牌较少,同产品不同商标、不同品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在市场上发生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同时,现有品牌还存有宣传推广不足,品牌创建与使用脱节,商标内涵单一,存在简单模仿,缺乏个性等问题。
4、特色农产品品牌不够响亮。法库县带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不少,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到241个,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省级名特优产品认证的却不多,能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还比较少,像法库牛肉、五龙山葡萄、叶茂台花生等被消费者熟 ……此处隐藏5985个字……实《泾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和《泾县禁鱼制度实施方案》,举全县之力,抓好组织、宣传、执法、监管等,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的划分,严格执行禁鱼令、对非法捕涝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的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为全面保护泾县生态环境夯实基础;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担保平台,为他们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县政府要制定执行《泾县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工作实施方案》,尽快组建县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解决生产资金难以筹集的问题;四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导,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三是项目整合到位。要将涉农项目进行整合,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倾斜,以项目作为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关于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6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秀侠带领办公室、农工委、城建工委有关同志在农林委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临涣双林生物质燃料公司、百善昊晨食品有限公司、永民种业集团、淮北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成绩和亮点
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场向导、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三轮驱动”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大户经营为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46家,年营销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皖雪食品进入2015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50强榜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67家,初步形成了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禽养殖肉制品加工、瓜果蔬储运产销、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面积160万亩次,辐射带动20万农户,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59亿元,为我县稳增长、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12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宿永路一线“良繁带”。建设50万亩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打造全省良种生产大县和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2017年,我县被安徽省认定为第一批小麦、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子基地每年生产小麦良种1.9亿公斤、大豆良种0.25亿公斤以上。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区。重点推进百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生态循环)区重点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庄园。培育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一是培育发展品牌粮食产业;二是培育发展高效瓜菜产业;三是培育发展健康畜牧产业;四是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健全市场网络促进产品流通。以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众多“农”字号企业着力构建信息沟通、网络连通、货物互通、物流融通的大生产、大货源、大市场、大物流、大集散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形成完整地保全县、供周边、买全国的全开放农产品产业链。
(三)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品牌建设。联合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专家与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交流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及“三品一标”产品,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86件,“鲁王”牌面粉、“幸运”牌方便面等7个品牌获省级名牌称号,15个农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华瑞公司“永航”牌面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为绿色A级食品。2016年8月,我县创成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多、利润小、见效慢、风险高,小农户投不起,大企业不愿投。
(二)农业产业化基地培育难。由于当前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偏小、档次不高,多数基地农户没有及时得到来自龙头企业的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仍承担较高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三)农业企业发展融资难。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投入大、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有效抵押资产、金融部门惜贷以及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造成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
三、几点建议
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产品提质、延链、增值文章。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县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有比较优势、有市场潜力、有竞争实力的特色产业和企业予以重点倾斜。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持续增强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等扶贫资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机融合起来;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间接融资,帮助大型骨干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一要扶大扶壮扶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农产品加工“蛋糕”做大,把品牌交响,把市场打开;二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三)抓好延链补链,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大配套基地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布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农业品牌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把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产品结构,争创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