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25-03-21 15:50:46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精选多篇)(全文共14638字)

第一篇: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配合迎评促建工作,进一步营造全院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从10月12日至11月15日,党委宣传部和院工会联合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征文活动。在一个多月的(本站向您推荐www.)时间里,各系(部)、各部门认真组织所属教职工,结合学院、单位和个人实际,围绕师德师风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师德师风与校训,师德师风与学风、校风,师德师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与学术道德建设等选题,撰写了59篇有分量、有深度、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可以说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产生了较好反响。现将其中30篇编印成册,供大家学习参考。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广大教职工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掀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新高潮,为学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和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二○○九年十一月

谈我校校训与当前师德建设面临的任务

王晓田,张 晶

(唐山学院 文法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内容提要:唐山学院校训“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从做人和做学问两个角度,明确阐述了唐山学院师生员工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是唐山学院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校训引导师德建设的方向,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标。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方向与校训所传达的原则和目标必须一脉相承,师德建设是实现和贯彻校训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校训与师德建设最终要透过校风展现出来,而倡导“诚信奋斗和严谨求真”是我院校风建设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校训 师德建设 校风建设

一、我校校训的内涵及其实践价值

xx年3月,唐山学院组建。xx年4-5月份,在全院师生员工中举办了征集唐山学院校训的征文大赛,这是一个通过对我国大学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审视,达成对唐山学院人文精神的认同的过程。经组织专家经行评审。xx年6月,确定“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为唐山学院校训。

唐山学院校训“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从做人和做学问两个角度,明确阐述了唐山学院师生员工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是唐山学院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做人的原则“诚信奋斗”四个字,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诚”,对人对事要诚实、真诚、忠诚;一是“信”,人际交往中讲求信用、一诺千金;一是“奋斗”,人都是要做事的,对待事业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成就一番事业。“为学”既指教师做学问,搞研究,也指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师生对待学术学业的共同要求和准则是“严谨求真”,这同样包括着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严”,要用严肃、严格、严细态度做学问、读书学习;一是“谨”,谨慎、虔诚、崇敬,不能大大咧咧马马虎虎地对待学术学业;一是“求真”,毛主席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没有了认真,就谈不上学术成就和学业进步。诚、信、奋斗、严、谨、求真六项,包括了为人和治学的准则和信条,对于大学学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人生在世,首先是为人。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做一个有良知的、本分的人,而治学是对成人的更高要求,是在成人基础上的更高发展;为人是治学的前提条件,为人是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为人,无所谓治学,而治学对于学人而言,是为人的升华和价值的实现。校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强调为人,进一步强调治学的。

校训不仅具有理论的思想的价值,培育发扬办学理念和精神,而且具有明确而鲜明的实践价值。所谓实践价值是指校训对于师生行为的倡导和规范作用。这种作用可以从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一是倡导,可以引导每个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乃至每个教师和学生依据校训确立自己的具体追求目标,从而在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学习成绩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佳成效。而这种种成果的取得,是通过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部门以及师生个人的工作和学习计划而得到保证的。一是规范,可以具体规定各种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杜绝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如教学中的不负责任、科研中的弄虚作假、各项考核中的作弊以及晋升职称、职务等方面的不良风气,都可以从依据校训要求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中得到遏止和消除。校训实践价值是从校训思想的理论的价值中生发出来的巨大实践力量。

二、校训与师德建设的关系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它传承国家传统教育思想,更反映着当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和趋向,直接地引导着一个学校的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和办学风格。校训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这里的“德目”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在表述上校训比校风更凝练、抽象,内涵更丰富而深邃。一个确当贴切、内涵丰富,并且富有激励的校训,能够凝聚、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独特气质以及深层的文化底蕴和治校风范。正如一个人需要一种精神支撑事业的开创和完成,一所学校也要靠校训所倡导的精神支撑,方能一步步地实现建设名校的目标,而校训正是学校精神的具体表达,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师德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人生素养和应遵从的行为规范。校训的贯彻与保障,需要两种条件与力量,一是教师的品德、学识与能力;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扬勤奋刻苦精神。两者当中,前者是主导的、能动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是一面镜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教师的高尚师德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学生的品德。所以说,师德建设同样是学校校风的灵魂,它关系到学校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全校师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风尚。因此,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方向与校训所传达的原则和目标必须一脉相承。校训引导师德建设的方向,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标。教师的道德从两个层面显现和影响学生,一是为人的道德,一是为学的道德。而校训恰恰在这两个层面给出了标准,校训首先指导教师的道德提升,师德又影响和教育学生道德形成。师德一旦失衡,学校教育教学将陷入崩溃的困境与艰难。教师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文明程度的责任。因此,校训所传达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最终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全面的教育与影响来实现,师德建设是实现和贯彻校训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

三、当前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教师在恪守传统职业道德的同时,无可回避地承受着来自社会、受教对象及 ……此处隐藏10581个字……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教师的爱是无限的!因为有了师爱的付出,人类文明才能够薪火相传。 且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格的颂辞,这是师魂的乐章;且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以爱树德,何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的交往中,既具体、实在又可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质的形成都具有无比重要意义;于是,就需要我们对师爱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我们有爱,但是要如何将其体现出来。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老师,是一位表情非常严肃、额上皱纹清晰的男老师。在看似粗犷的外表下,却存着的确是一颗母爱般细致的爱心。那天他发现有一个学生的脸上长痘时,便停止默写,用手捧起孩子的脸仔细察看,询问他是否不舒服,还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是否发烧;当他发现有同学朝自己扮鬼脸时,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抚摸着他的头,说:“以后别这样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一番话:“你们是我唯一的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也需要你们爱我。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证明,你们都是真诚善良的孩子……”实在叫人佩服之至,将学生生理、心里规律作为教育学的黄金律令来遵循,用爱来感化、呵护学生。

师爱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师爱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才能铸就师魂。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爱”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师爱”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更是能否铸就师魂的重要标准。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以“爱”树师德,造就教育之成功。用“德”铸师魂,造就“未来”之成功!

第五篇:最新师德师风建设论文范文

最新师德师风建设论文范文

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活动,是我校领导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关键点和重要点。

同时,我们也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品德素养也是教师发展的1个重要前提。

我们身边有许多老师多年来1直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许多德育先进典型,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赖与尊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1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学生缺乏宽容和耐心。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我认为做1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10条《规范》为行为要求,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

教师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1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1神圣称号。

其次,我们建议学校要进1步更科学地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评议师德师风,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职称评定、晋级、表彰的重要依据,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师德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标兵同时,我们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是1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要重视把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尊师重教同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进1步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让社会、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之情去滋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

再次,我校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活动方案,注重实效,受到了全体教师的赞同。大家1致认为,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虽然我们正在冲刺中考,但还是认识到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才能保证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度过残酷的中考。

第4,我们认为师德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关爱每1位学生。热爱1个学生就==塑造1个学生,而厌弃1个学生无异于毁坏1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1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1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1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年级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我们年级有几位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第5,老师们探讨了新时代好的师德师风的1个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怎样对学生要求严格,师生之间都应保持1种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应形成1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谐的关系。

老师们有针对地提出,尊重学生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1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我们要建立的1种认识是,学生是老师教育的对象,也是老师的服务对象。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3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3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1种精神体现,1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精选多篇)(全文共1463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