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浅析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论毛泽东思想之精髓
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千古巨人,他以一切力量源于群众的民本思想,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光辉道路,推动了民族复兴史上彪炳千古的不朽事业,深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赖和爱戴。他的思想既有无比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无比坚实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小组单独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话题是切实而必要的。无论是从经济角度或是政治角度而言,毛泽东思想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调查与研究也将一一从文章中列举出来。
----------------题记
毛泽东思想,对于我们中国一万三千万国民而言,可谓之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对于我们祖国而言,可谓之为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而毛泽东思想,对于世界而言,则可谓之为无产阶级之革命、民主进程之里程碑。那么,毛泽东思想究竟在阐述着什么样的故事,它为我们的国家提供哪些宝贵的财富?
众所皆知,毛泽东思想为我们祖国提供的这些财富来源于其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点相辅相成,自国内至国外,如同浑然而成的气流,团团环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表现。因此,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和渗透于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不是解决具体的、个别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而是本质上、全局上、宏观上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党指导革命和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根本的方法,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的各方面都是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战胜各种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根本保证。一者,何谓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如果背弃了实事求是这个思想精髓,也就等同于背弃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如果背弃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那么一切根本点、出发点都将似难以攀登的悬崖。
1998年,某县遭受了特大洪灾,因抗洪得力,虽有些损失,粮食却不曾减产,当省委省政府问及该县的灾情时,县委书记除夸大灾情外,还无中生有的说,该县粮食大面积减产。结果,省政府明文规定该县粮食必须自救而禁止外运,使得全县近千万吨粮食只能原地待“运”。一时间,露天仓库蜂起,银行银根紧缺,老百姓手拿白条怨声载道;过了几年,中央落实教师工资,当省委省政府问及该县教师工资到位情况时,该县县委书记吸取前次教训,竟不顾全县教师工资普遍没有落实的实情,大谈如何落实云云。结果,省委省政府拨给各县的教育专款,该县一分也没有得到,使得其县本来就十分清贫的教师不得不再次咬紧牙关。听完这则现代寓言,我真为这里的父母官的壮举鸣哀!其实,在现代的中国,这类当权者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领导严重背弃了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政策——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祖国的根。但是我们在寻根问路的时候,也总免会碰到一些坎坷,也难免会看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
我国50年代到60年代的“大跃进”也是一个不实事求是例子。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西方各方面
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14万人, 主要死因为饿死。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俗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恢复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章》中表述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个表述中提到的四句话是一个整体,共同组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既简明扼要,又完整准确地表达了一种先进的学风,一种优良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实事求是,不仅受思想方法、认识能力以及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与道德境界的高低直接相关。实事求是是一种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深入细致地了解客观情况,严谨科学、精益求精地进行分析判断,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懂得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深知个人的视野、经验、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能够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通过自我反思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能够及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有了很大提高,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结果。
二者,何谓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八十八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谓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走群众路线,同群众打成一片,首要的一条是要能够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这也是毛泽东自身的一个突出特点。毛泽东来自人民,为着中国人民的鼹放和幸福.他页经瞻难。 ……此处隐藏13686个字……势、阶级状况和敌我力量对比,坚决抵制住“城市中心论”错误路线,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革命队伍在敌人疯狂的镇压围剿之下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客观分析了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特点,根据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提出并实行持久战略,同时将游击战争也提到战略的高度。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分析,采取了直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独特方式,缩短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建设问题上,基于对战争与和平的准确把握,毛泽东根据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分别提出了“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制止的” 、“存在着战争可以避免和不可以避免这样两种可能性” 和“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另外,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土地革命政策都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最大限度的团结和发动各个
阶级的力量反对敌人,有力的保证了革命的胜利。
其次,实事求是思想贯穿于战争、战役和战斗之中。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面对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毛泽东等领导的中央红军灵活的采用避敌主力、诱敌深入和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各个歼灭的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和四次“围剿”的胜利,使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作战形式也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客观分析研究战争每一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了持久战略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国民党发动一切力量进行抗日,同时将作战形式由运动战又转成游击战,并将游击战提到战略的高度。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协议,国共矛盾激化,内战又全面爆发,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将作战形式由游击战又转回到以运动战为主,多种形式向配合,实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保守地方为主” 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同时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我军也很快转入战略进攻,开始了外线的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逐渐打破了敌人的全面防御后,采取“打前所未有的歼灭战” 的战略方针,通过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而取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胜利。对每一次战役和战斗,我党的军事将领都形成了战前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察看地形和战后无论胜败总结的制度。同时党中央也为实地作战指挥的将领提供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如在辽沈战役中,1948年4月到10月,毛泽东与林彪在到底进攻长春和进攻锦州问题上发生分歧,期间双方各执电报达百余份,他们各持己见,各行己见,毛泽东有指示,有批评,有告诫,但绝无强迫命令他指示:“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 最后经过反复权衡林彪才下了决心攻打锦州,奠定了辽沈战役的胜局。
第三,实事求是奠定了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概括和总结,它内在地要求不断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探索真理、发展真理。如果不进行理论创新,我们就不能紧跟时代和形式发展的潮流,也就不可能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向前发展。实事求是在思想上首先表现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正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唯实的态度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巨大勇气,我们党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创新,才有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二)现实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是军队和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必须要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军队和国防建设在制定战略方针和规划时,必须要坚持从时代和国际形势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军队建设的自身实际出发,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
第二,实事求是为抵制“左倾”和“右倾”思想路线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党和军队在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上的几次“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路线酿成了惨重的教训。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革命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建国前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成败的经验时就指出“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
离开辩证唯物论的” ,他们之所以犯了“左倾”、“右倾”或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错误,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情、军情的认识把握不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隔离开来,所以才给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血的教训说明了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党和军队建设的成功实践也同时表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才可以抵制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才会避免犯左的或者右的错误,我们的革命和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第三,实事求是为新时代军事变革和军事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二战以后世界战争形势风云变换,特别是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以后,军事变革成为世界各国军事发展的主旋律,自2014年以来各国的军事变革均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的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才能制定一套科学的军事理论,才能不落后挨打。当前的国际军事变革的形势决定了我们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必须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军队建设、军事变革、军事斗争的重大变革,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
第四,实事求是为继承和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树立了典范。我军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反映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但在这些传统却在逐渐地被忽视和冷落。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官兵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有些老的传统就显得相对过时了,部队思想工作的极度弱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理论上的科学态度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对待部队优良传统必须也要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即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强化精神支柱与运用物质利益相统一,要以纪治军与依法治军相统一。
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
2、毛泽东文选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列宁选集
5、邓小平选集
6、毛泽东传
7、毛泽东军事思想教程
8、毛泽东军事文集
9、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10、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11、毛泽东著作选读
1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100例
13、毛泽东军事思想原理
14、毛泽东著作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