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中的直观原则》读书笔记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教学的直观原则的提出是教育史上一个进步,但一开始只是停留在感觉论、经验论的水平上,随着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心理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产生,人们才逐步对这一原则有了全面的解释,使它得到正确的运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直观之所以必要,是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学生特别是青少年缺乏直接经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犯抽象、空洞、形式主义的毛病;还由于青少年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教学富于直观性,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直观材料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提供真实的事物本身,运用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和典型化的模拟物、代替物和象征物,例如标本、模型、图片、图画、图表;在特定条件下由教师用形象化口头语言描绘,或用比喻及其他方式唤起和改造学生已有的表象,等等。这些直观材料和方法,要按照当前的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直观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形成学生的生动表象并借以形成概念,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原则,要跟运用语言讲解和启发思考结合起来。教学中词和直观的相互作用几种结合形式:教师用语言来指导学生观察;口头解说提供学生不能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通过语言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直观被用来作为例证。贯彻直观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他们对直观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0 世纪以来,由于广播、幻灯、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应用,使直观对象本身和人的感官本身的局限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为直观教学原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第二篇:高考命题交汇点新宠——三视图与直观图读书笔记
数学通讯(2014年第24期)
高考命题交汇点新宠——三视图与直观图
黄丽生
(山东枣庄市第三中学,2771900)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新课改下,三视图是新课程中增加的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经常与立体几何中相关的计算问题交汇在一起考察,如面积、体积、角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是命制试题的良好素材。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与往年相比,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三视图与直观图”是高考新增加的内容之一,对其考查力度要达到标准要求。这篇文章根据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和对实施新课标的几个省市的真题研究,旨在总结和预测这部分试题的考题的类型,并揭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如果考题类型——给出几何体,识别三视图,这种题考查形式新颖,可以考查对三视图的画法规则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简单几何体的感知、领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若把这类题加深,根据所给数据去探索图形,同时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那么难度加大,立意新颖,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结合三视图来理解计算。还有一种题型——给出三视图,考查直观图的画法,并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也是三视图与直观图的一个联接,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它的直观图。这种题型构思比较独特,能够考查学生画图的基本功、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法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上两种是高考常出现的,难度一般,不过也在不断变化着。另外,一些难度加深的题型——给出三视图,考查原几何体中线线、线面、面面的关系,考查原几何体线面角、线线角、二面角等问题。给出三视图,解题的关键环节是作出几何体的直观图,,由此展开考查原几何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既考查基础知识,又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题将三视图和直观图与传统立体几何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具有一定的新意,拓展了题目知识的覆盖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总之,这些都是考查三视图的命题趋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复习三视图时,首先应立足课本,狠抓基础,突出重点,真正掌握三视图是是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而得到的正投影,画三视图时应遵循原则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其次,要善于总结规律,重视规范训练,解题 的突破口在于将三视图转化成相应的直观图,解题时应注意多画、多看、多想,真正树立空间概念。
第三篇:读书笔记的原则
读书笔记的原则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便也有它必须遵守的共同的原则,这些原则也是对读书笔记的总的要求。
一:理解内容是前提
在作读书笔记之前,先要对读物的内容有个真正的理解,心中明确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应该详记,哪些需要简单记。这样进行选择后,记录的就应该是原文中的精华部分和关键问题。
总之,做读书笔记,先要理解内容,再写读书笔记。
二:格式明确,符号统一
目前来说,读书笔记的做法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可以由读者自己来规定,但必须做到格式明确,符号统一。
记载的内容要有条有理,不能不分主次,密密麻麻写成一大片。要格式清楚、明确。一般来说,重要的论点、论据、事实、数字、公式等应各占一行;关键词和非关键词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色笔;相同的问题应尽量分段;不同的问题之间要空若干行等等。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符号,这些符号自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前后要一致,保证日后能够顺利地辨认。
三:简明易读
写读书笔记要求简明扼要,抓住问题,无关紧要的词句省略掉,便于日后的使用。写笔记要便于自己阅读,就是说,可以使用一些缩写体。但要注意使用的缩写体必须是那些自己相当熟悉的。这样做的笔记即自己清楚,又相当完整。
四:注明时间和出处
作读书笔记时,要写明笔记的时间,日后把不同时期的笔记做一比较,会有收效。除去写明笔记的时间之外,还要注明所记录资料的出处,目的是便于日后查找、核对。 五:要分类
读书笔记的分类,就是将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把相同的集中在一处,把不同的区分开来。
(1) 以笔记的内容为主,必要时再按时间、出处、笔记形式分类。
(2) 按笔记学科属性分类。
(3) 按专题研究的问题分类。
六:经 ……此处隐藏1273个字……“房子”, 下面是“地下室” 。这样会使内容更生动 , 更增加直观的效果。
板书也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直观形式 , 板书的形式多种多样 , 教学时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其中最常见的是提纲式,此外还有问题式、列表式等。
2 、直观教学手段的实施
目前 , 很多学校的生物学直观教具都比较齐全实施化这些直观教具 , 增强生物直观教学的效果 ,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1 传统教具的组合
生物传统的教具主要是指挂图、标本、模型以及活体等 , 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挂图用途广泛 , 但只是呈现平面结构 : 标本能呈现生物体的真实立体结构 , 但有时存在不易看清内部结构或细微结构等情况;模型呈现的效果较好 , 但也存在不够真实的情况 : 生物活体则存在获取、保存不易的情况。由于这些教具都有着各自的优点、缺点 , 所以单一使用往往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选择教具时 ,应尽量选用活体,活体能使学生真实的、客观的认识生物体 , 避免造成认识上的偏差 , 而且活体比其它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 , 结合一些其它教具进行教学 ,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 在植物的种子、根、茎、叶等章节的教学中 , 可以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很多种子、根、茎、叶等活体材料 ,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应观察 , 另外再结合挂图、模型进行讲解 , 可使学生对生物体和内部微观结构都能有很好的认识。
2.2 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具的合
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利用电视机、幻灯片、录像机、录音机等电教手段来进行辅导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 , 大多数学校的电教器材都比较完备 , 电教软件也比较齐全 , 如果很好的加以利用 , 可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 较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生物的进化”、“传染病”等 , 可采用放录像加挂图讲解的形式 , 教学录像带能很好的解决教材中重、难点问题 , 适当的加以总结和回顾 ,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对于图片的内容 ,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来演示 , 再结合标本和模型 , 可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感受。
2.3 传统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与现代直观教学手段的组合
以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直观教学手段的出现 , 给生物教学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日常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它与传统媒体对比有很明显的优势 , 不过优点虽然很多 ,但并不代表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位置。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表现事物的真实性、客观性方面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 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 , 则更好解决知识的幸难点。例如 : 教学录像带的资源丰富 , 教师可以把录像用电脑截取成相应的片段 , 在需要时予以调出播放 , 使得这些有用的资料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对于事物内在活动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 教师可以用计算机制作成电脑动画 来进行模拟 , 如“双重呼吸” 、“人体心脏的跳动与血液的流动”等内容 , 这里可以将它制作成剖面图加活动的箭头的动画来模拟事物内在的活动过程 , 简洁明了,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其中的机理 , 再结合相应的录像挂图、模型、标本等 , 学生就能够比较全面地理解事物的整体了。
3 、直观教学的教学效果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 加强直观教学 , 不仅是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 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
3.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 , 探索世界的起点 , 观察力强的人容易获得全面、准确的感性认识 , 是理想、思维发明、创造的基础。直观教学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 眼观、耳 闻、鼻嗅、手摸 , 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手段。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 , 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解决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 训练学生进行有意知觉 , 在思考中观察 , 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 , 提高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
3.2 实验能力的养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关键。在生物教学中 ,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实验 , 但大量的演示实验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直观教师的演示实验 , 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科学实验的方法 : 实验的设计 , 材料的选择 , 药品和仪器的配制 , 操作的要领 , 数据的整理 , 现象的分析 , 结论的推断等。在演示实验中 ,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 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 , 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技能和技术 , 例如 : 演示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 教师引导分析来完成。
3.3 想象力的培养
直观教学中 , 学生把模型称为“假”的 , 把实物称为“真”的 , 教师可以挖掘另一种教具 , 可以说比模型更 “假” 的教具 , 但却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物件 , 如透明油漆、照相机、电线等 , 不妨把这些教具称为“比喻教具”, 看成是直观教学的扩展。例如 : 讲“神经的构成”时 , 启发学生思考 , 在大家熟悉的物件中有什么东西与之相像 , 学生也许答不出来 , 但当教师拿出一根露出铜丝的导线时 , 这时学生就很容易答出 , 电线相当于神经 , 电线胶皮相当于神经的结缔组织膜 ,铜丝相当于神经纤维 , 功能也相似 , 都能传导。虽然比喻教具与实物教具有较大差距 , 但却有相似性和趣味性 ,用比喻教具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 观察思考在生活中
鼓励学生探索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例如:树叶为什么到秋季会变黄?你认为应该怎样贮藏粮食 ? ( 或水果 ) 设计实验让蝉虫窒息死亡 , 由此设想杀死峨类害虫又不污染环境的措施 。怎样保存肉类食品 ? 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角度探索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途径。
新课改下生物教师应把直观性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在教学过程之中,把自然引进课堂,把生活引进课堂, 这样既符合中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状况和接受能力 , 也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强个人的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
[1] 卢文祥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 79-86.
[2] 张行涛 , 郭东岐 .新世纪教师素养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 37-46.
[3] 朱正威, 赵占良 .生物学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4,122-145.
[4] 刘恩山 .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153-161.
[5] 邹正 中学理科研究性学习指导 .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 14-20.